圆明园是清代帝王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这里曾经汇集中西方文化之精华,也曾成为战争侵略的牺牲品,更始终作为文化交流的晴雨表,展示着不同时期异质文化相互交流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300年间圆明园兴衰变迁的历史,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平台作用。
年郭黛姮与圆明园的结缘,还要追溯到60年代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时期。当年的圆明园布满了荒草和稻田,郭黛姮踏入这片无人问津的遗迹,寻找保存下来的山形、水系,接触散布在民房、猪圈、山林、水岸间的残桥、假山、叠石、地基和石刻,感慨沧桑岁月的同时,在想象中构筑乾隆《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旧日辉煌。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年盛时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等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而每一景就是其中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年圆明园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他们掠夺珍宝、焚毁全园建筑,园区被火烧之后荒凉满目。但事实上,整个劫掠过程只在几天之内,英法军离开后,园内还留有不少建筑遗迹,有的建筑还算完整,同治时期,园内部分建筑还经过短期重修。
年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9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33号
©2015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