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0日 星期日

首页 > 丹棱资讯 > 颐和风物 | 玉镜冰寒

颐和风物 | 玉镜冰寒

2019-01-15

声明:图文转载自颐和园微览,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image.png

摄影:陈强

颐和园昆明湖70万平米的天然冰场开放后,吸引来大量的游人到冰上嬉戏。在冰上欣赏冬季的颐和园美景,自有一番与往日不同的感受,冰面如镜,小心翼翼走到昆明湖中央,西山、玉泉山铺陈如画,佛香阁巍峨近在眼前。


image.png

摄影:陈京安

image.png

摄影:于连祥

       

在清代,乾隆皇帝曾在冬日乘坐冰床驰过冰冻的昆明湖面,进入畅观堂东配殿的睇佳榭,坐在温暖的屋子里,隔窗欣赏“梅情依屋暖,柳体却堤寒”的冬景。

image.png

摄影:陈京安

image.png

摄影:姜润良

          老北京人冬日进行冰上活动的历史由来已久。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冰鞋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技之巧者,如蜻蜓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

image.png

      摄影:刘欣荣

       如今来昆明湖冰场滑冰已经成了北京市民冬季娱乐的首先之一,冰上游乐的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年年推陈出新。

image.png

摄影:曾勤

image.png

摄影:于连祥

image.pngimage.png

摄影:刘欣荣

image.png

摄影:刘真平

image.png

    摄影:刘欣荣

image.png

    摄影:张晓莲

image.png

    摄影:刘欣荣

      在清代甚至更久之前,冬季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打冰。《燕京岁时记》里记载: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曰打冰。三九以后,冰虽坚不能用矣。

image.png

摄影:刘欣荣

image.png

摄影:陈强


       这些打下来的冰做什么用呢?清代汪汲编的《事物原会》里面有说明:周成王命凌人掌冰,岁十二月,敕令斩冰纳于凌阴。凌阴者,今之冰窖也。周十二月,今之十月也。藏冰之制始此。“伐冰纳窖,仲夏颁之”,有了这些冬季采集的冰块,盛夏时候就可以冰镇时新瓜果或饮料等备解暑之用。 

image.png

摄影:萧延成

image.png

摄影:姜润良

image.png

摄影:刘真平

      岸上的冬树静静蛰伏,但冰上欢腾的场景好似有一股热气在升腾。每到节假日,昆明湖冰场就沸腾起来。好在昆明湖冰场的面积足够大,有些人为享受滑冰而来,有些人为欣赏冬季美景而来,还有不少人,来这里寻找儿时的记忆,似乎冬天不到冰上遛一遛就不叫个冬天似的。

image.png

摄影:姜润良


      若爬到万寿山高处,俯视昆明湖宛如一整块碧玉,西堤如水墨淡彩一般,随着日出日落色彩不断变幻。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总透着一份久远的“京味儿”。

image.png

摄影:刘欣荣

image.png

摄影:张助宏

image.png

摄影:陈强

image.png

摄影:张晓莲

image.png

摄影:张国富

image.png

摄影:刘志兵


镜桥

乾隆二十年

冰镜寒光水镜清,清寒分判一堤横。

落虹夹水江南路,人在青莲句里行。

image.png

摄影:陈京安


仲冬万寿山清漪园作

乾隆二十六年

小憩清漪退问安,飒然冬景又堪观。

山烘日色淡而暖,泉带冰声响且寒。

倚槛晷方长牖朗,进舟川未冻波宽。

往来都为祝厘典,一再钦筹意倍欢。

image.png

摄影:姜润良

image.png

摄影:宋道远

image.png

摄影:张晓莲

微信图片_20190115145621.jpg

摄影:萧延成

微信图片_20190115145658.jpg

摄影:张晓莲 

image.png

摄影:曾勤


特别提示:因昆明湖面积开阔,来冰上活动一定多添保暖衣物,为确保您和家人的安全,请不要到非冰场区域上冰。

图片-颐和园微摄影、颐和园研究室

图文编辑-颐和园研究室

点赞
分享到: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9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33号

©2015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