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首页 > 丹棱资讯 > 颐和学术 | 论京西文化(下)

颐和学术 | 论京西文化(下)

2023-12-18

一、广义的京西文化及其与京师的关系

(一)广义的京西文化

除核心的园林隐逸文化之外,广义的京西文化应该指,凡是在这一片区域内出现过的文化。具体而言,京西文化还应包括以御稻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文化(含风俗)、与农业社会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民俗文化、旗营文化、红楼文化、慈善文化(以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为中心)、革命文化(中共与香山)等等。其中尤其以旗营文化与红楼文化最具特色。

微信图片_20231218150913.jpg

健锐营地理全图

清代京西圆明园外围有圆明园护军八旗,香山山湾有健锐营八旗,蓝靛厂有外火器营,三个旗营战士万余人(前后期有所变化),加上家属,共计3万余人。旗人的高收入与重消费的习性,远离京师、偏居一隅的地理条件和京西独有的、不同于京师的特点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京西旗营文化。香山健锐营则限于地理和物资供应,形成了一村一旗的地理布局,在长期的接触中,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甚大,此与其他旗营又不相同。

文学巨匠曹雪芹曾居香山,香山地区留下了众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景物,其中原香山正白旗39号院即其曾经的故居,今为曹雪芹纪念馆。作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红楼梦》与曹雪芹一起给京西文化创造了“红楼文化”这一课题。

微信图片_20231218150943.jpg

曹雪芹故居

京西稻在北京历史文化中不仅仅意味着农业,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中国园林的独有特点,使得京西稻与京西园林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园林的造景基础和借景,它的存在有着双重意义:既是园林的借景,也是园林景观的延伸;同样还是与整体园林风格不同的组成部分,成为人工天然的自然对影。举例而言,京西稻在京西园林体系中的作用,如同《红楼梦》中稻香村在大观园中的角色。

微信图片_20231218151016.jpg

京西稻种植

(二)应将北京城市有意识地纳入到京西文化的研究中来

此外,传统时代,西山在文人眼中是作为北京城市的借景出现的。从京师西望,西山烟树迷离,夕阳西下,宛若花屏,什刹海即有“银锭(桥)观山”一景;徐志摩则以“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来形容西山之于北京的重要。而登高东望京师又是文人游览西山所必做的一件事情,如此,京师又成为西山观景的对照物。

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皇帝在题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的“青未了”诗序中写道:南山别嶂为宫门右臂,群峰苍翠满目,阡陌村墟,极望无际。玉泉一山蔚若点黛,都城烟树隐隐可辨,政不必登泰岱,俯青齐,方得杜陵诗意。北京城与西山的关系,正如乾隆皇帝在清漪园藕香榭的楹联中写道的那样:“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京师与西山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观与味道(人工与天然)对京师文人的影响很大,也极大地影响到他们对西山的审美,这一点在京西文化研究中不应被忽视。

微信图片_20231218151047.jpg

玉泉山静明园照片

京西文化的内涵应指限于京西一带地理空间内的历史、文化,但鉴于京西与北京城市的关系,应该将京西作为京师文化的地理和文化背景,纳入整个北京史地、文化的研究。

总之,京西文化是北京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学理上说,有着光辉的前景,如何在当前京西大开发的背景下将京西文化较好地保护下来,如何在系统研究和城市整体开发规划的前提下,将京西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修缮、利用、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大课题,应该得到重视。


本文作者:樊志斌

图文编辑与审核:颐和园研究室

 

*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
分享到: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9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33号

©2015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